超对称粒子赌局:诺奖得主输给“民科之王”

但实际上,从今年3月以来,所有金融市场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回升:股市反弹了30%左右,公司债券市场、地方政府公债市场、住房按揭贷款衍生证券市场、CDS等市场均有了大幅的反弹。

人才交流中心刚刚开办,只能存放个人档案以及保留已经徒有虚名的‘干部身份,当时还解决不了职称评定、出国政审等事项,因此‘下海也意味着对这些待遇的放弃。直到温州民营经济研讨会,我们才把治理整顿之后国有企业暴露出来的体制矛盾,与紧缩大局之下市场萎缩后的民营经济活力,联系在一起一揽子进行研究,由此得出了许多颠覆性的结论,也使我本人一直推崇的‘国企本位立场有了最初的转变。

超对称粒子赌局:诺奖得主输给“民科之王”

该模式虽然也有少量戴红帽子的集体企业,但主体是从个体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。企业要想进行设备更新,必须向管理部门申请拨付技术改造费。当时实行的从总厂到分厂到车间的层层承包体制,其基本的原理是利润第一、利润挂帅。(三)个体工商户经营者。国内修船业,曾经是中远集团的一块鸡肋,收入几个亿,利润几千万,曾被集团公司列入裁撤范围。

这一年7月1日开始实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》,该条例的第一、二条称:为鼓励、引导私营企业健康发展,保障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,加强监督管理,繁荣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,制定本条例。80年代的民企生长确是鱼龙混杂的。1776年7月4日,华盛顿的军队汇集在纽约曼哈顿南端,而英国皇家海军正在调集100多艘战船、3万多正规军,准备集中攻打守在曼哈顿、几乎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一万名大陆军,况且华盛顿的大陆军没有任何战船。

从1607年开始,英国人陆续冒险到北美,先后由独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十三个殖民地,包括今天的弗吉尼亚州、宾夕法尼亚州、马萨诸塞州等。1775年6月3日,大陆会议授权发行首批公债,融资600万英镑,用于买军火。只要国家的负债足够高、只要继续发债的需要还在,国债价格的下跌必然逼着政府对其政策或法律制度做出修正。法国的传统则不同,国王登基时,必须宣誓无论如何不会出售皇家土地,于是,土地财产收入和税收加在一起,使法国王室从14世纪到17世纪一直是欧洲最富有的王室。

为整治叛乱,英军到处查探民兵练习地和武器库。政府通过发行国债、特别公债,把这些非经常性开支平摊到未来许多年,由未来每年的税收补充。

超对称粒子赌局:诺奖得主输给“民科之王”

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下,国库富有的发展中国家当然兴高采烈,可是,这次的最终结局会如何?莫非未来还要重演过去数世纪的历史?在这种时刻,重新回味那篇文章以及其中的故事和逻辑,意义具体又特殊。但是,那时的独立运动激进派,主张以发行大陆币纸币为主要战争融资手段,他们的计划是,如果钞票太多导致通货膨胀,大陆会议政府可以强行禁止民间涨价。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,由其兄弟詹姆士二世继位。可是,美国成立时,英国人没有留下任何财宝,新政府真穷。

证券市场就这样为美国的成长服务,为之后的工业革命、科技创新融资效劳。有意思的是,尽管皇家的经费在1660年后受到议会的监督,到1680年代初,查理二世的财务状况又出现膨胀。1782年7月29日,他向大陆会议提交一份议案,建议为了支付这200万美元的年息,在各州推出四种税:进口税、土地税、人头税、饮酒税,各贡献50万美元。为什么当年负债累累的国家后来良性发展,根植出民主、自由与繁荣,而政府富有的国家后来却停滞不前、甚至走向衰败?为什么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,一国的民主法治似乎跟其政府负债水平高度相关?借钱花的国家反而比最大化存钱的国家,更能催生出某种制度?政府总是缺钱是否成了民主宪政制度的催化剂?国富是否反而给掌权者以压制民权、践踏法治的底气呢?人间之事,有时就是这么不可思议,表面看,国家借钱花好象不好,但是,从更深层思考,或许,不需要借钱花的政府反倒容易腐败专制,毫无顾及地侵犯民间权利,抑制个人创造力,不思进取,就像富家子弟更容易横行霸道、不思奋发一样。

1765年,议会通过《印花税法》,要求北美殖民地为各类书刊等出版物向英国交税。由于听说波士顿远郊的列克星敦镇是革命者基地并藏有大量武器,1775年4月19日,英军派出千余士兵赶往列克星敦镇,结果与殖民地民兵组织发生冲突,打出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抢。

超对称粒子赌局:诺奖得主输给“民科之王”

像荷兰、意大利城邦国家,在经历中世纪后期连续不断的战争之后,城邦政府基本都负债累累,是典型的政府穷民间富社会。如果没有美国本土私人投资者、法国与西班牙国王、荷兰投资者的债务支持,今天我们熟悉的美国可能根本就不会有,金融就是这样影响历史的。

换言之,由这三只可以自由交易的债券取代原来五花八门的战争债,大大简化新国家的债务局面。为了中国的民主法治,国有资产应该被民有化、以平等分配的形式分回给全国公民,而不是利用金融危机强化国家对各种财产和资源的所有权。在这种时候,我们尤其有必要重新认识自由、民主、法治的财产和金融基础。他们采用各种手段推销。贷款没到之前,这一消息让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·汉密尔顿先将其做抵押,通过贷款立即得到救命钱,让大陆军维系到1781年9月。[4]被称为美国金融之父的汉密尔顿继承了莫里斯的金融思路,他的创举的意义也在于,让这三只债券成为反映美国未来前景的晴雨表,债券价格就是市场对美国未来的定价。

实际上,宣布独立不久的美国,最大的挑战并不在同英军作战的战场上,而在经费的来源上。第三,皇家新增开支项目,必须经过议会的程序。

在连大陆会议政府、十三个州政府自己都不知道未来靠什么收入来还债的情况下,独立运动居然能从1775至1780年的六年时间里连续发债,这当然是奇迹。这样做的效果是,让这些债权所代表的是获取未来定期的固定收入流的权利,让它们成为金融投资资产,也就是让债权成为流动起来的资本。

只有当独裁王权或者集权政府的开支总是不够或者刚好够,需要经常借债、与民间讨价还价征税的时候,权力才可能愿意接受约束,权力制衡制度才有机会成为现实,民间的创造空间才能被解放。一般的做法是,债券发行时以黄金、白银、英镑等国际通货购买,而后政府用大陆币或者大陆币票据支付利息、偿还本金。

通过节约开支、改善收税机制,皇家金库照样能累计增长。通过彩票销售为独立战争借债融资,头几年很成功。那次标志性事件使北美殖民地跟英国的矛盾大大升级,逼着英国政府下决心进行整治。在1776至1788年间,大陆会议政府不断出现经费困难,几次让独立运动倾于破产,差点使北美重回英国怀抱。

比如,这样集中之后,更方便外国投资者认购。之后,华盛顿采取边退边打的游击战办法,开始了跟英军长达四年、辗转南北的拖延战术。

1773年,英议会把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贸易垄断权授予英国东印度公司。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,许多债券的价格不到其面值的10%,基本无人问津,商品市场也难有秩序。

[7]关于自由、民主与法治的财产和金融基础,是五四以来的中文文献中所缺少的,从人文社会、政治理念的角度谈自由、民主与法治当然重要,是基本启蒙,是社会觉醒的必要。眼看着大陆军要失败,几乎没人再愿意接受大陆币,多印钞票已经不再是有出路。

由于美国独立运动的特殊背景,整个战争不能靠征税支持,各州政府又很穷,所以只能靠借债。对马萨诸塞的居民来说,这些法案当然是火上加油,激怒北美殖民地老百姓。美国中央政府又不存在,是真正的白手起家。从此,美国资本市场一发不可收拾,投资与投机交易都很活跃。

民富是自由、民主与法治的基本条件。一个年轻国家就这样靠举债存活下来。

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从立国之初,就要靠金融和债务市场。但是,把市场注意力集中到四只证券上后,情况就大为不同。

双方增兵两个月后,6月19日展开一场大战,使英方伤亡一千多士兵、殖民地一方死亡五百余名。大多数士兵的服役期到年底就结束,不愿继续接收欠条作军饷。


阅读更多

热门文章

(function(){ var bp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script'); var curProtocol = window.location.protocol.split(':')[0]; if (curProtocol === 'https') { bp.src = 'https://zz.bdstatic.com/linksubmit/push.js'; } else { bp.src = 'http://push.zhanzhang.baidu.com/push.js'; } var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 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bp, s); })();

友情链接: